2011年,我系2007届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已于今年7月份结束。在学校党委正确领导下,在招生就业处等职能部门大力支持与扶助下,我们认真学习、总结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积极拓宽就业途径、提升就业指导,促进充分就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基本情况。
我系一个专业(音乐表演),该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在专业文艺团体、群众文化部门、艺术院校、企事业单位等相关部门、机构从事音乐表演、教学及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2011届毕业生共64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47人,截止2011年8月31日,已有63人成功就业,就业率为96.88%,在我校名列前茅。其中1人考取了法国贝桑松国立音乐学院;2人考取了武警湖南消防总队;一人自主创业;签订就业协议及劳动合同42人;签订就业证明的20人。
毕业生就业主要从事在演出团体、艺术剧院、文化公司、艺术高职院校、中小学校担任教师或行政管理工作、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管理、宣传等工作,就业范围较广。
二、主要工作思路和做法。
(一)统一思想,全系上下高度重视。
1、建立就业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制定相关制度。成立音乐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系主任吴成祥任组长,系总支书记龙壮志、副主任李祖胜、副书记李婷任副组长,教研室主任及相关人员为成员。
2、根据系实际情况初步制定了音乐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考评方案和奖励制度。
3、召开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题会议。系领导对就业工作高度重视,系里多次召开全体教师会议、教研室会议,专题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动员全体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会上,大家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的音乐学生毕业形势的严峻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并号召全体教师群策群力,积极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把我系毕业生就业工作当做“一把手”工程,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做好服务工作。
(二)措施得力,广求就业渠道。
1、制定详细的就业工作计划。2010年10月初期,我们制定了2011届毕业生工作计划,保证了工作有序的开展。
2、扎实做好了就业动员工作。
(1)组织做好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全过程开展就业教育。大学四年中,始终贯穿就业教育辅导报告、专题讲座就业指导课、考研辅导班等;
(2)外请专业教师对学生的普通话过级进行集体培训,学生的普通话二甲通过率为90%以上,为学生取得教师资格证、走上教师岗位做好服务工作;
(3)在各年级学生中下发了《音乐系大学生求职意向调查表》,针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意向进行个体、小组、集体的辅导,让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端正就业态度,选择科学的就业观。
(4)分阶段在毕业生中下发《音乐系2011届毕业信息采集表》,及时准确的掌握毕业生就业动态。
3、鼓励学生辅修第二专业。为了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在2011届学生入校时,我系就鼓励学生辅修第二专业,毕业生中有近30人选修了英语、行政管理、文秘、经济、生态学、酒店管理、艺术设计、会计等专业和课程。毕业生中有很多深受林业部门、商业部门、企事业单位、公司的好评。
4、针对性地设计、举办了模拟招聘会。
鉴于音乐表演专业的特殊性,在2010年11月2011年1月期间,我们针对每位毕业生的求职意向设计了模拟招聘会,每场12人,共5场。聘请了专业教师、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模拟招聘会,招聘会分学生自我介绍、专业展示、评委提问三个环节,我们根据其就业意向设计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模拟招聘会,使得学生对待用人单位的面试准备更加充分、更加成熟、更加自信。
5、全面寻求各种就业资源。
(1)动员全系师生员工,与行业企业建立广泛联系,寻求用人单位。我系有一批在国内外音乐圈有一定知名度的骨干教师,如系主任吴成祥、副主任李祖胜博士、教研室主任唐松涛、李闽,及留日归国的周霞老师等,他们分别是湖南省音乐家协会的骨干,也是各种考级、比赛、考试的重要评委,他们在文艺界、教育界有多年的演出、实践、教学的经验,在行业中有着很高的威望和信誉,他们利用各种资源,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平台。
(2)广泛搭建艺术实践基地,让毕业生积极与社会、市场保持紧密联系。自建系以来,系领导就有一个明确的办学理念: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几年来,我们不断寻求社会实践的平台,与株洲市艺术剧院、湖南省交响乐团、路桥艺术团、湖南省林业厅、湖南省森林植物园、绥宁县人民政府、慈利县人民政府、地方中学有过演出、教学的合作关系,通过各种实践,让学生走上社会,让用人单位了解学校,了解学生,达到双赢的目的。
(3)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
系主任吴成祥、总支书记龙壮志、副书记李婷曾在学校共青团岗位、学生工作岗位工作了十多年,他们充分利用校友资源、社会资源,与有一定人脉资源的校友积极联系。
(4)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办学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各种招聘会,鼓励学生多方位就业。
在学校招聘月活动期间,我们积极获取来校招聘单位的信息,组织学生参加用人单位的招聘活动,如中铁二局、美的地产、联邦家私集团、澳海控股 三江房产、华润万家有限公司 、敏捷集团等多家单位,鼓励学生大胆前往面试。毕业生在不断的面试中,越来越成熟。
6、积极邀请用人单位来我系进行招聘。
由于办学时间短、毕业生人数少,单独举办我系专场招聘会条件尚不成熟,但系行政、员工群策群力,积极邀请用人单位来系里举行小型招聘会,如株洲市艺术剧院、路桥艺术团、美的艺术团、晨报周刊、红网传媒、长沙天爵文化传播公司等多家单位。
7、建立就业信息网络。
利用网上信息平台,为毕业生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实现网上就业需求信息查询,毕业生网上推荐,网上政策咨询等多种功能。副书记和负责就业工作的辅导员参与了毕业班的QQ群、飞信群,大大提高了就业服务的工作效率。
8、建立就业基地。目前有3家较为成熟的就业基地。
(三)以人为本,力争做到热心指导,服务到位。
1、认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职业生涯规划从大一新生入校起,就始终将这个理念贯穿整个四年的学习生活中,灌输其从入学就准备毕业的思想。除学校的常规教学外,根据我系专业特性,在学生进行调研、辅导;组织分专业方向的师生座谈会;邀请毕业班学生为低年级学生举行经验交流会;分年级定期召开主题班会;邀请校内外有经验的教师举行专题讲座;为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的学生开展个性化指导。总之,是努力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2、召开毕业生专题座谈会。组织系领导、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与全体毕业生一起召开2011届毕业生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同学们回顾了大学生活、学习、工作的心得,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还对系里教学、学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座谈会上师生情深意长,并建立了毕业生通讯录。
3、认真做好了毕业生离校前的各项工作。认真做好了毕业补考、学位英语考试、人事代理、户口迁移、欠费欠贷、毕业答辩、党组织关系转出、网上信息录入、派遣证等大量繁琐的工作。64位同学圆满毕业;做好了毕业生文明离校的专题教育工作;组织做好了毕业典礼和毕业生联欢晚会;重视毕业生离校后的后续服务与跟踪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加大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力度。对就业地域、待遇要求过高,学生求稳定的思想让许多学生错失就业良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扎扎实实的从低年级入手。
2、新办专业,年轻老师居多,就业渠道窄、信息量小。
3、新专业社会认可度不够,需进一步提高专业的社会知名度。让更多的毕业生得到社会的认可。
4、小院系,特别是新专业,由于经费、人员的问题,加大市场开拓受到很大的制约,希望学校能加大扶持力度。